圖為張北縣饅頭營鄉胡家坊村的128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。王英軍文/圖
河北省張家口全市19個縣、區中有12個國定和省定貧困縣區,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。
自2015年在赤城縣試行光伏扶貧試點以來,發展新能源產業成為張家口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。
“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天掙不到100元,現在在村里的光伏扶貧電站做安保和清潔工作,一天150元,我們老兩口如今過得挺好?!笨当?h忠義鄉郭家圍村的貧困戶黃成滿說。
“康??h貧困村多達165個,貧困發生率達16.8%?!笨当?h縣長魏紅俠說,“考慮到貧困發生率高和致貧原因特殊,康保脫貧必須立足于資源稟賦,將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并用”??当?h將光伏產業扶貧視為重中之重,截至目前,全縣已建成162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,總裝機41.52兆瓦。
“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主要有3種形式——村級光伏扶貧電站、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、屋頂光伏扶貧電站?!睆埣铱谑心茉淳志珠L郭俊峰介紹說,針對3種形式的不同特點,張家口創新融資模式,采取政府全資、企業全資、政府+企業、北京對口幫扶、企業捐贈等方式進行建設,充分調動新能源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有效破解了項目建設資金難題。
赤城縣充分發揮扶貧小額信貸作用,采取“金融+光伏”的模式,引導貧困戶通過貸款獲得建設資金,大力發展屋頂光伏產業。貧困戶每戶在銀行獲得貸款3.64萬元,在自家屋頂安裝5.2千瓦的光伏電站1座,政府部門前3年給予全額貼息。該縣目前已安裝屋頂光伏電站91座,規模達到473.2千瓦,戶年均增收2000元。
“張家口還因地制宜建設農光互補、牧光互補、林光互補等扶貧電站,既有效避免了電網改造難、電站選址難、運營維護難等問題,又達到了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效益的目的?!惫》逭f。
在位于位于張北縣饅頭營鄉胡家坊村的128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易地聯建項目正式并網,一眼望不到邊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搶眼,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“鐵桿莊稼”。
張北縣縣長李鵬舉介紹,該項目是以128個村為單位統一建設,每村單體規模300千瓦,總建設規模3.84萬千瓦,創新運用“易地聯建、逐村報建、分表計量、統一輸出、整體運維”的建設模式,并網后將呈現出“新融資模式、新技術支撐、節約土地、降本增效”等示范作用。
“易地聯建項目采用‘企業全額捐建’‘企業捐助+扶貧資金配套’‘全額扶貧資金’3種模式籌集項目建設資金,實現了村級電站資產和收益全部歸村集體所有,全部收益用于扶貧,確保了扶貧成效覆蓋范圍的廣泛。目前,128個村16957戶3411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,人均增收1500元?!崩铢i舉說,易地聯建模式也確保了電站發電收益的增長,更主要的是在土地利用上,128座易地聯建村級電站全部采用高支架方式建設,1500畝占地中有近1000畝以上的土地可以得到二次利用。
2018年,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1345.47萬千瓦,年發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,其中,累計建成并網光伏扶貧電站123.7126萬千瓦,覆蓋88838戶貧困戶,戶均年增收3000元,占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39%。
“我們的大草灘成了致富灘!”68歲的張北縣二臺鎮波羅素村貧困戶李兆生激動地說,“去年我一個人就分得7000多元的承包費,秋冬閑時又在電站打掃衛生,兩個多月掙了5000多元,活不重?!?/span>
波羅素村是國泰綠能公司張北100兆瓦光伏扶貧項目所在地。項目負責人曹東介紹說,該項目擬將前3年收益全部用于支持當地脫貧攻堅事業,3年后按照股權比例持續分配項目收益,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。同時,國泰綠能公司從2019年起,從當地雇用人員夏秋季進行鋤草工作,并探索在板間草地試驗種植一些經濟作物,為退化草場的再利用蹚出一條新路。
由億利資源集團投資建設的張北縣德勝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,采取了“政府政策性支持,企業商業化投資,農民市場化參與”的合作機制。電站投運后,可實現貧困戶每人每年從發電中獲得3000元收益、持續20年、精準脫貧2000人。而除了上面光伏板的發電收益之外,板下土地還可以由貧困戶承包種植蔬菜、灌木苗圃等。這樣一來,電站既可讓農戶獲得經常性收益,也可以解決當地就業,創造增補性收益。
“村民們賺到了‘三金’,一是土地的租金;二是光伏電站的收益;三是在項目內打工的工資。算下來人均年收入在萬元以上?!钡聞俅妩h支部書記葉潤兵說,除了建設光伏電站,德勝村還在探索建設光伏冬暖棚、春秋棚以及露天大田在內的現代農業光伏協同設施,實現多產業優勢融合,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,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通過新能源產業為村集體創造的收益,張家口市設置了衛生清潔員、村級光伏電站管護員、林木管護員、治安巡邏員等多個公益崗位,共安置2264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。
本文章摘抄于人民網,感謝人民網對本文章的大力支持,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立即刪除。